首页    职业技能培训    当前我国新职业培训情况如何?听听专家怎么说

当前我国新职业培训情况如何?听听专家怎么说

 

近日,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结构。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当前我国新职业培训情况如何?如何提升新职业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一名。

背景——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记者: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张一名:《通知》主要对加强新职业培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出具体规定。《通知》出台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新职业培训是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精神,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各产业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

二是人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需要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我国技能劳动者数量超过2亿人,但仅占劳动人口总量的26%,其中高技能人才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高技能人才数量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尚有较大差距。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工时代”,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批掌握新技术的技能人才,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改善技能人才供给结构。
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产业发展水平,必须完善新职业标准开发、教材教案、培训评价等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为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提供保障。
意义——
构建现代职业分类体系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结构
记者:近年来,人社部频频发布新职业信息和国家技能标准,这对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有哪些意义?
张一名:近年来,人社部频频发布新职业信息和国家技能标准,如2019年发布了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新职业,2020年又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16个新职业。前不久,发布了18个新职业,包括易货师、调饮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等。这些富有时代感的新职业,为求职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受到各方关注和期待。

及时发布新职业信息,有利于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近几年,我国分批发布了56个新职业,今年又启动修订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工作,动态发布和调整新职业,对于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分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和调整新职业目录,对于规范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就业机会日益增多。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职业应运而生。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等新岗位。为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康照护师、整理收纳师等走进日常生活。技术进步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职业新陈代谢,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发布新职业信息,逐步建立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对于加快适应新职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须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结构。
新职业意味着新机遇,对求职者而言,要顺应发展趋势,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努力掌握与新职业相匹配的能力。让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也需要职业标准、教材体系、软硬件环境、评价体系等相关配套措施的保驾护航。
措施——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训内容教学
记者:文件指出,要组织开展新职业培训,加强新职业培训基础建设。当前,我国新职业培训情况如何?面临哪些难点?
张一名:当前,我国新职业培训形势迫切,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急需大量新职业相关的技能人才。各行业龙头企业既要推动行业发展,又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各协会和市场培训机构高度关注、纷纷加入新职业培训的行列。高校、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与新兴行业相关的专业,加大招生力度。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关注、投身新职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当前新职业培训也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新职业培训师资严重缺乏。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新职业人才。就大数据专业而言,全国有200所院校开设了大数据专业,但普遍存在师资短缺问题,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许多授课老师都是一边学习充电一边上课。
二是新职业培训内容偏理论,实操训练少,存在培训与实践需求脱节的情况。与新职业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专业,学校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普遍存在实训教材短缺及实训平台不足的情况。即使在与企业合作的培训基地,实训内容也主要基于企业的技术架构,缺少系统性的实践操作教学。
三是针对新职业的培训很难纳入培训补贴范围。虽然政策鼓励龙头企业、龙头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师资培训,但由于新职业的培训教材特别是实训内容的开发还需要一定的周期,目前针对新职业的培训很难全部纳入补贴范围。
记者: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您认为应该如何提升新职业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呢?
张一名:新职业培训涉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估、培训政策支持等方面。为提高新职业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培训内容应植根于市场需求。新职业的具体培训内容要根据现有市场招聘对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进行确定。目前,可以先制作一些教案或操作指引,不断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和完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二是培训方式应采取学校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微专业建设、微证书认定的方式。由于新职业发展快,开发专业教材周期长,可采用建设微专业、发放微证书的方式,快速满足市场对新职业的技能提升要求和用人需求。
三是加强对新职业培训的评估。企业、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联合组成培训评估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整培训评估指标,培训评估指标重点以市场认可为标准。
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补贴支持。

未来——
加快职业标准开发完善职业评价体系
记者:在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结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张一名:针对当前新技术发展迅猛,职业标准、评价体系建设滞后于实践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大新职业标准、教材、评价等征集范围,使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新职业培训工作中。
鉴于一些新职业的国家技能标准开发周期长,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机制,将行业协会组织建立开发的新职业团体标准纳入“两目录一系统”,通过行业协会促进新职业人才的培养。
此外,鉴于数字化转型是未来政府治理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未来很多职业都将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议学校设置“数字+”专业,加大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新职业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奠定基础。

同时,根据新职业的特点,改变现有新职业培训偏重理论的现象,加大实训教材和培训内容的开发。从新职业岗位招聘对技能的需求出发,紧跟市场和产业需求变化,动态优化教材教案,加强新职业技能培训。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